顶部横幅广告
  •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堂

一次尝试引起一次争议――中国园林的发展将何去何从?

作者:大树下 时间:2014-03-01 阅读数:人阅读

这是苏老师2009年转载的一篇文章,记得当时读到过,但由于自己那时专业知识水平与阅历有限,读完并没有什么思考和感触。作为一个设计师,每一件园林设计作品都是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诠释,就像文章中提到的八位大师设计的八个园子,每个园子的游览者都会有不同的切身感受,因为八个园子展示的是八位不同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因此做设计要像做人一样认真、专一与执着,这样的设计作品才是专业的、有素养的。

下面是原文转载。

 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师的创意、思路,展现不同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为国内外风景园林师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现自我的空间,探索风景园林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首次特设"青年风景园林师园区",成为该届园博会的一大亮点,来自美国、法国、日本以及国内八位著名的青年风景园林师在此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园林作品。

这是"园博会"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由设计师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建造的园子,对每一位设计师来说都非常的难得,他们都非常积极,力图通过自己的园子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的思想和创意。由于每位设计师都有不同的设计背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花园也不尽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和体现了作者自己的设计思想。参观过风景师园的人置身其中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学园--把乡土的东西搬到园子里;蔗园--田园的生活画卷;竹园--让园林展走进百姓家里;风园--营造社区归属感;感悟迷你空间--我的园子能自我生存;逝去的家园--网湿园 ;梦天--地域性明显的赏月园;Landscape新浪潮--应用植物营造了"新浪潮"。虽然由于设计师与施工方的沟通交流,以及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导致了建成的设计师园的不是尽善尽美,但细细品味,每一个园子都有自己的主题,都代表了设计师的不同设计理念,或乡土的、或传统的、或地域的、或新潮的或生态的等等。但就是这样一次尝试,引起了"园林届的热议",园林行业的发展何去何从,是强调传承还是强调创新与发展?有没有途径使两者得以共存?针对风景园林师园的相关评论在《中国花卉报》做了连载,作者摘取部分专家评论如下:  建设部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顾问、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总理事会个人理事孙筱祥先生认为:年轻设计师要创新,没错;要与国际接轨,没问题。前提是先弄清行业和自身责任与角色。IFLA(国际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设计师联合会)章程中规定:我们这个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与大地规划设计学)的第一大任务是把现在还没有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保护起来,决不允许再遭破坏。所以全世界都在致力于设置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第二大任务是地球表层空间由人类建设与经营的绝大部分,必须做到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工作领域,也是园林行业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也是发展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把学科教育搞好。搞好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合格的园林大师和大地规划师。一个人要想成为大地规划师,必须先成为一名园林大师,一名园林大师必须具备诗人的气质、画家的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园艺、生态学、建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院长朱祥明认为:作为专业人士,设计师审美取向对周围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设计风格具备一定引导作用,切不可为了创新而创新。作为设计师,在探索新路的同时,还应认清身上的责任,在深入了解我国及当地现阶段的需求后才能从容设计。
作为国内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频繁的前沿城市之一,上海的园林设计师从没有停止过对传统园林文化和外来思潮融合之路的探索。从大趋势来讲,近年来国际园林设计界提出的环保、生态、尊重原貌等概念都有其合理性,与其接轨乃是大势所趋。
新,是设计的灵魂所在,没有创新,发展无从谈起。不过,创新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发展观不能丢。我一直坚持,所谓创新、风格,应该建立在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强以及经济实用这三点基础之上
以上海为例,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存在多国租界,而且风格各有不同,使得这座城市的建筑中存在各类舶来品。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建筑的踪影在上海也随处可见。那么,新旧不同的城市环境为我们做园林设计时提供了较大的创新余地。不过,针对不同的实地特点,创新不能一概而论之,因地制宜肯定要摆在首位,要保证创新的科学性。此外,如果片面追求形式创新,使设计方案操作难度系数过大、项目经费开出天价,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过多,这种创新也得不偿失,从而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原上海市园林局局长胡运骅认为:这些作品实际效果欠佳,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代表中国园林发展的方向"更是牵强。他在《中国园林发展方向越争越明》一文中提到,中国园林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园林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生态优先和物种多样性以及节约型园林等指导思想和原则。设计师园似乎很少考虑社会功能和公众的需求,只是将园子作为自我表现的舞台。设计师园多数作品硬质景观偏多,植物配置十分欠缺,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相当薄弱,与当前中国园林发展方向不太相符。同时他认为:争论有益,有争论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发展。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也会越争越明。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何观点:在国内园林展览会上设立设计师园,为设计师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好事,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这对甲方、设计、施工三方都是第一次,出现美中不足是情有可原的。今后国内园林展览会也不会因这一次出了瑕疵而封杀设计师园。从这次的情况看,今后园林展览会如再搞设计师花园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计师的遴选应该有广泛性、代表性。这次选择的设计师多是理论性较强的学院派中青年设计师,只是设计师队伍中的一部分。下次选择设计师至少应该注意两条:年龄上,要老、中、青都有;实力上,至少要求入选者应有几个知名作品。
其次,设计师要多考虑公众需要。既然是政府出资,就得让市民和老百姓的社会利益得到保证,因此设计师要考虑公众的承受力。作品完成后,也应该让公众来评判,而不只是设计师孤芳自赏。
再次,应该设定主题。现在这种"自由命题"下要求创新,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设计师因追求标新立异而做出比较另类的作品。
再次,设计师要控制好造价。不按造价搞设计,当然会被改设计,也会影响景观效果。以后如出现高于造价的设计,设计师可尝试自己找资助,以便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观念的交锋和争议代给大家的更多的是思考,2008年5月六日的中国青年风景园林师座谈会在就"中国园林的传承与发展"议题中也提到了厦门"风景园林师园"这一新事物。
主管园林工作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巡视员曹南燕指出,"近几年风景园林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或者说成就,都离不开在座的风景园林师的贡献以及创新理念和创新思想,就是这些思想给予我们风景园林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我们园林事业发展得非常快,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另外,还提到给在厦门园博会建园的八位风景园林师颁发风景园林设计创意奖,代表了组委会老一代风景园林师对新一代风景园林师的肯定。
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园林局原副局长,老一代风景园林师刘秀晨同事感慨万千,对中国园林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对青年风景园林师所作的尝试进行了充分肯定--"青年才俊,后生可畏,盛世园林,一代风流。"
北京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主任委员强健认为,厦门青年风景师园是园林界的一个"T型台"。既然是"T型台",既然是展示,就要充分展示个性。他认为尝试是非常好的,而且也是很成功的,毕竟让大家看到不同的做法,毕竟让大家看到创新的东西,毕竟是在很平静的一池春水上面引起了涟漪,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像这样的"T型台",在园林花卉博览会还可以有,形式更多样化,应该百花齐放和多元化。
提到厦门风景园林师园,参与者之一的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王浩认为,建设风景园林师园的目的本身不是大家纯粹意义地循规蹈矩地建园,八个园子的风格、理念、手法、用材上都代表了个人宣言,每个人的个人宣言是不一样的,符合园林发展百花齐放的理念。
最后借用刘秀晨老先生的话来结尾:很希望今天的会能成为风景园林师一个新起点,我们要头脑清醒,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我不担心风景园林设计队伍的发展壮大,现在是后继有人。但有点担心,我们的理论队伍,批评队伍还不成熟,应予加强。希望你们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一路走好,这是一个园林老同志最深切也是最朴素的希望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277633739@qq.com

标签:
微信

大树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微信
阿里云